黔邵花猪/邵阳土猪的基本介绍湖南怀化盛产黔邵花猪,是当地优良的地方猪种,也叫邵阳土猪。是该市的良种保护猪种,具备耐粗饲性。黔邵花猪为肉脂兼用型猪种,体型中等大小,体质结实,结构匀称。毛色由白色和黑色组成,因玉鼻和镶嵌在额中的白毛衬托而表现为...

黔邵花猪/邵阳土猪的基本介绍
湖南怀化盛产黔邵花猪,是当地优良的地方猪种,也叫邵阳土猪。是该市的良种保护猪种,具备耐粗饲性。
黔邵花猪为肉脂兼用型猪种,体型中等大小,体质结实,结构匀称。毛色由白色和黑色组成,因玉鼻和镶嵌在额中的白毛衬托而表现为典型的“花头猪”。依据体告白毛面积多少主要分为“大白花”和“菜鸟花”两种。前者除头、耳、臀尾部为黑色外,嘴筒、额中、肩部、四肢腹部、尾尖均为白色,包含“花头白身”和“花头黑臀”两种毛色。后者不一样的是,黑色从臀尾部延伸至腰荐部或胸后背,呈典型的“花头盖雪”状。“马鞍花”在猪的背腰中部有一片马鞍状黒毛,“斑点花”在猪的背腰或臀部分布有形状、面积不一的黒色斑块。毛色的变化可在同窝猪中体现出来。黔邵花猪头型主要有三种:长嘴花,头较小清秀,嘴筒、鼻梁长而直,额较窄,皱纹少;短嘴花,嘴吻和身躯较短;大头花,头大额寛有较深的横行皱纹,体躯比较高大。黔邵花猪耳较大且肥厚下垂,头颈结构匀称,背腰平直或稍凹,腹中等大,一般不拖地,臀部瘦肉多,乳头长而较小,排列匀称,奶头多为12~17个,四肢较粗壮。尾大较短,肋骨13~14对,成年母猪繁殖力强,成年公猪都长有獠牙。
黔邵花猪全身都是宝,肉质鲜嫩,营养成分高,肥而不腻,香脆、甜润,食用时无需添加任何调味品,原汁原味,口味甚好。特别肋骨、筒骨含多种微量元素,深受买家欢迎。猪血含有很多的营养物质而且是邵阳特产--猪血丸子的要紧材料之一。它毛皮是要紧工业材料,从古到今天,它的粪便一直是种菜最好的农家有机肥,不止是农民增产增收的秘籍,还能起到改良土壤有哪些用途,不污染环境。它的肥油及花板油是优质的饱和动物油。
黔邵花猪有肉质好,适应能力强等特征。黔邵花猪(Qianshao Spotted pig)因主产于湖南怀化(1953- 1981年间称黔阳区域,1981年后改称怀化区域)和邵阳而得名。该花猪包含三个类群:绥宁县的东山猪、新晃县的凉伞猪和溆浦县的龙潭猪。现在主要分布地区为通道、绥宁、新晃、黔阳、芷江、中方、洪江、会同、邵阳等地。产区地处边远山区,境内峰峦重叠,海拔一般在500~600 m,高处达1 200~1 900 m。气候温和,年平均气温为15.5 ℃~16.5 ℃,雨量适中、年降水量在1 000~1 700 mm,无霜期为285~290 d。土质多沙壤和红壤。农作物除水稻以外,还盛产红薯、马铃薯、玉米、高粱等。农副商品丰富,野生青绿饲料充足,为进步养猪提供了好的条件。因为产区山地、旱土较多,为解决农田肥料来源和增补农业收入,养猪历来为当地农家主要副业,母猪饲养量较大,从而形成了几个繁殖中心和仔猪集散地。
黔邵花猪的中心产区在湖南邵阳的绥宁县,主如果该县南部省道1805线及巫水流经区域,还有怀化的新晃和溆浦两县。主要分布于邵阳的邵阳、城步、武冈、隆回、洞口、新宁,怀化的新晃、溆浦、怀化、芷江、通道、靖州、洪江、会同。黔邵花猪体型中等偏小,头较窄长,嘴鼻长直,耳中等大、向两侧倾垂,颈较细长,背腰平直或微凹,多为单脊,胸较浅窄,肋骨不太开张,腹较大,但少见下垂拖地,四肢结实,后肢有部分卧系。毛色有“两头乌”和“大黑花”之分。黔邵花猪身段短、体形小、敦实,全身呈灰黑或灰白相间花纹,耐粗饲料,抗病力强。有关专家曾专门对乐安花猪进行过胴体组织离别测试,其结果是出肉率为72%,其中瘦肉占47%,且肉质很好。
营养成分
花猪成长周期长,营养物质沉淀多。早在1981年,国家标准总局正式确定,黔邵花猪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,肌肉更有弹性,口味好、味香浓,没异味腥味。权威机构测试黔邵花猪,含很多钾、钙、钠、镁、铜、锌等40余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、微量元素;有机营养价值如肌肉脂肪、亚油酸、a-亚麻酸、油酸等,含量丰富。花猪肉基本不含饱和脂肪酸、胆固醇。
商品特征
黔邵花猪因主产于湖南怀化和邵阳而得名。黔邵花猪为肉脂兼用型猪种,体型中等,结构匀称,体质结实。毛色由白色和黑色组成,因其鼻和镶嵌在额中的白毛衬托而表现为典型的“花头猪”。成年公猪体重为68.5千克,母猪体重83.1千克。经产母猪平均窝产仔为10头。哺育率97.1%。肥育期日增重为480~529,屠宰率为73.4%,膘厚5.5厘米,眼肌面积21.3平方厘米,瘦肉率为39%。